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新型节能服务前景广阔
自上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在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高耗能企业往往因对节能技术一知半解,根本无法企业的节能减排举措行之有效并达到预期效果,这时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可以由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项目投资。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灵活性,使其正在发展成为协助我国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攻坚时期的重要市场化手段。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前景如此广阔,但是前进道路上并非没有障碍。节能服务企业资金压力大、社会认知基础不够等因素仍在制约其发展。
在国家给予足够成长养分的前提下,合同能源管理巨大的成长空间业已显现,节能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在“染绿”GDP过程中必将大有可为。
在6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这意味着,“以GDP论英雄”的时代已逐渐远去,GDP绿色程度将成为今后重要的考核指标。节能服务能染绿GDP。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带来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为焦点,节能减排成为大势所趋。节能服务企业专业从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新的节能机制载体,日益壮大,成为绿色产业中最火热的“新星”。有专家断定,其将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的“绿色革命”。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就在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可以由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项目投资。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用户)与专业的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风险,推动更多节能项目的开展。
据了解,以往大多数企业比较注重在生产设备上的投入,一心只为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少数企业注意到并想要改变能耗过大的问题。然而这些企业因其对节能技术一知半解,根本无法企业的节能减排举措行之有效并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节能服务公司虽然有心帮助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但却很难取得这些企业的信任。一家大型能耗企业的高层领导曾向记者表示:“节能减排一直也是我们自身很注重的事,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对于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也是一知半解。我们曾想过找相关的节能服务公司来操作,但是考虑到费用过高,而效果又不可预见,就一直耽搁了下来……”该领导的担忧是众多能耗企业共有的忧虑,因为顾及费用和效果,很多企业都对节能改造望而却步,这也使节能服务公司有心无力。
我国3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多数企业和城市发展方式都是处于高耗能阶段,所以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的节能服务代表机制,在当下转型期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青睐,并被公认为协助我国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攻坚时期的重要市场化手段。
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前景如此广阔,但是前进道路上并非没有障碍。例如,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采取一次性先行投入,未来分享用能企业节能收益的经营模式,在企业前期项目履约过程中,需节能服务企业先行垫付设备及技术改造投入,因此资金来源是个不小的压力。针对这个问题,国内一些地方开始想办法破解。杭州银行针对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特点,专门研发了对应的贷款产品,可以接受节能服务企业以节能项目未来的收入作质押。该模式的创新就是拿未来的收益权作评估,然后给予准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物。上海市的力度更大。日前,“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百亿绿色融资银企对接活动”在上海举办。为之配套的“上海市节能服务业协会”以及“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信用评价和融资服务平台”也同时挂牌成立。
有专家认为,把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进行质押融资,并促进银企对接,这种创新模式对于破解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瓶颈意义深远。
事实上,对于节能服务企业而言,市场、技术、资金一个都不能少。一家节能服务企业的负责人坦言:“在大好的政策和现行的经济环境下,节能服务公司在发展问题上,市场是很重要的,我国不缺优秀的节能技术,有了可靠的市场就可以找到资金。公司在发展初期首先要克服的也是寻找市场这一困难,只有符合了市场需求才有生存空间。 ”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宣传贯彻暨经验交流会,总结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工作,主要有四点经验:一是社会认知是基础;二是政策引导是关键;三是技术资金是根本;四是强化监管是保障。
在多项支持节能服务产业的国家级政策出台后,根据国家对节能减排特征与市场化路径的探索,2013年起,中国在节能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撑将逐渐向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转变,节能服务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我国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组织下开展审核备案工作。在国家给予足够成长养分的前提下,合同能源管理巨大的成长空间业已显现,节能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截至目前,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有4000余家,其中,国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3210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
节能服务产业的不断壮大、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各节能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同时也“染绿”了GDP。
上一篇:九方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下一篇:中国力推电机节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