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把握三点推进绿色崛起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思想,经济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绿色崛起”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推进绿色崛起,应准确把握“绿色崛起”的科学内涵;深入查找“绿色崛起”的现实差距;履职尽责,为“绿色崛起”提供硬支撑。

  “绿色崛起”一词是由“绿色”和“崛起”两部分构成,落脚于“发展”,因此把握“绿色崛起”的科学内涵,必须搞清楚“绿色”、“发展”、“崛起”的含义。所谓“绿色”,是对“发展”和“崛起”的本质规定,它不仅仅指通常所理解的自然生态,还涵盖了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互动。所谓“发展”,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是一种更加有效率、更加和谐、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宗旨,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向导,最终建立节约型的经济运行体系、生态化的生产力构型和可持续的经济秩序,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消耗及对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所谓“崛起”,它是一个涵盖自然—人—社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概念,包含“绿色自然”、“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人文”等“五个维度”,以绿色自然和生态保护为前提,绿色经济为核心,绿色社会为基础,绿色人文为支撑,绿色政治为保障,坚持挖掘现有基础与创造新生条件相结合、全面统筹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与区域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目标。

  深入查找“绿色崛起”的现实差距。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格局初现雏形,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一是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较低。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低。三是旅游产业竞争力不强,品牌效应拉动不足。四是环境资源约束加强,生态保护难度增大。

  履职尽责,为“绿色崛起”提供硬支撑。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政策支撑。建立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多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范等作为考核的重要方面,纳入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在综合目标管理、评先创优、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评定等工作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实体支撑。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品牌产品为核心,着力加大资产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抓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科技减排,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再生资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提高特色绿色资源精深加工度,延伸产业链,构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将旅游业作为富民工程,绿色崛起的先锋产业,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历史,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集生态教育和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提高旅游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严格监管执法强化法理支撑。实行项目环评审批与区域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减排绩效“三挂钩”,对不符合城镇和土地利用规划、产业政策、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批;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即擅自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更、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即擅自投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追究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