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节能服务产业在扩张中整合

  今年8月1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落实财政奖励、税收优惠和会计制度,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积极探索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节能机制。

  这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相比,虽然总产值目标未发生变化,但是将环保产业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到支柱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有质的飞跃。在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也指出: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四项细则,通过环保追责和污染市场化治理,落实环保项目。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并要求中央和地方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013年1月2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又明确提出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目标。

  现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是目前国内节能服务业的主要模式。上世纪末,以“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引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最初的几年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行,原因在于当时国家政策不明确、客户积极性不高、节能公司技术资金实力不足等。2010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对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考虑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等。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发布《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

  我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整体能力并没有变强,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公司并不多。这表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公司还是提供单纯的产品服务,其实节能服务公司最重要的是能提供完整的综合节能技术服务。

  节能服务产业虽然发展时间很短,但是已经出现了行业整合洗牌的趋势:一是像国电、中电投、大唐等大型央企都成立了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他们资金、技术实力都很强,又有集团的大量业务支撑,正在逐渐形成节能技术研发、设备配套、工程总包、咨询与设计的全产业链模式;另一种是部分上市公司,主要是部分环保企业延伸出的专业化节能服务,他们资金实力强,能提供专业化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