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审计是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企业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节能减排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绩效审计,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审计,节能减排工程和项目审计,清洁生产的审计和费用征收的审计。实践经验表明,节能减排审计能够审查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违规新建高耗能项目、新建项目污染防治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不够彻底等诸多问题,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还不尽完善。因此,发现并解决节能减排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不足。节能减排审计是涉及到环境审计、能源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需要多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配合。但现阶段我国的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多是依据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法规进行。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增加了审计过程中取证的困度,还易出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部门工作、不提供真实数据的情况。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不够完善。节能减排审计的开展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先进的、适用的标准来评价节能减排工作的质量,同时分析、评价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业绩。但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审计标准混乱重复、流于形式,所制定的标准不够规范,导致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

  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考核体制。目前,在部分节能减排的工作和项目中,有些城市为了达到国家提出的污染物和排放物的指标性要求而采取拉闸限电、停产降低能耗等措施应付审计和考核,这种短期行为给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并影响了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因此,如何将节能减排审计纳入企业常规审计,与企业的日常审计相结合并且实行有效的监督,是未来审计部门工作的方向。

  审计信息共享性较差,审计资源整合性不强。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处于交叉性审计的领域,在审计过程中涉及的信息范围较广,其他类型的审计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节能减排审计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利用好其他审计工作已有的数据和结论,则可能会造成审计工作的重复,不仅会影响被审单位的正常运营,还会因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浪费。

  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专业性人才支撑。节能减排审计是一门综合了环境学、社会学、统计学、能源学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现阶段,我国的审计人员多为高校财会与审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尽管掌握了基本的审计知识,但缺乏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遭遇专业性问题难以避免。越来越细化的审计工作一再提醒我们,我国亟须具备复合型知识的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