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上海节能服务项目超市加速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上海市开创了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进行质押融资的一种创新模式,使上海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快速发展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1998年引入我国,却一直发展不是很顺利,究其原因,受3大瓶颈制约:融资困难、项目难找、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

  2002年开始上海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至今累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300余个,节能超过60万吨标煤,实现产值60亿元人民币。

为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上海市***和经信委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和配套政策,确定了培育市场、体系建设、融资优惠、财税扶持、环境优化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得益于政策的支持,2009年至今上海市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增加了225家,总数达到了285家,其中139家获得国家备案资格,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中石化、宝钢、电力公司、电气、上汽等大企业成立了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元。

  上海市能效中心副主任魏玉剑告诉我们,得知节能服务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他们出面帮助企业去与银行沟通,2009年,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应收款质押的形式贷下款来了。2010年,一个节能服务企业与浦发银行以未来收益权质押形式做成了第一个项目。其他银行闻讯也开始接受未来收益权质押概念,相关业务被开发或整合出来投入应用。

  到2013年4月20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浦发银行等13家银行根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点,郑重承诺在“十二五”期间以未来收益权质押形式,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总额130亿元的绿色信贷。


  这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绿色信贷,有效地解决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徐逸波说,他相信这个融资服务平台的搭建,对于缓解节能服务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未来收益权质押间接实现了节能服务企业的信用增级,为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便捷通道。4月20日,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百亿绿色融资银企对接活动签约的10个项目就获得了浦发银行等10家银行合计3.05亿元的融资。

  从2012年起,上海市经信委及能效中心就开始筹划在国内首次推出“节能服务项目超市”,开展节能服务项目对接活动,让耗能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面对面”交流。

  今年4月20日,“节能服务项目超市”开张,上海市能效中心将从全市22个工业集团、16个区县经委(商务委)、集团公司收集到的201个潜在节能项目列出一览表,推荐给285家节能服务企业。近百个用能企业和60多个节能服务企业一字排开摊位,吸引了众多企业现场对接洽谈,还引来10家第三方审核机构和8家节能装备产品制造商,推出更专业的服务和更独特的产品。


  上海市经信委副总工程师原清海说,“节能服务项目超市”能够改善节能服务企业承接项目偏少、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今后,该委还将搭建常态化项目对接平台,持续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


  信用评价体系缺失是合同能源管理另一大瓶颈,在2009年为上海节能服务企业单方建立试点信用报告的基础上,上海将进一步建立用能单位、金融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信用报告,为上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全面和全程的信用评价。


  4月20日,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信用评价融资服务平台及上海市节能服务业协会同时宣告成立。上海将依托行业协会搭建包括信用评价和融资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签约的130亿元绿色融资真正落到实处,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信用评估,对从业机构进行信用监管,降低谈判成本,加快项目实施。徐逸波说,相信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必将有效改善上海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薄弱环节,对促进上海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