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环保检查频率加快 企业治污成本陡增

    PM2.5一次又一次爆表,令2013年又平添了一项新纪录:中国气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在雾霾天众多成因背后,企业排污毋庸置疑地成为众矢之的。国家环境保护部则是接二连三地阻击非法排污企业,并已在全国重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重点之一是工业企业燃煤设施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运行情况,污染物(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达标排放情况等。这一时间将一直持续到2014年3月。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无疑是大气治污的主体,但是政府的政策起着关键作用,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变堵为疏。

    事实上,在此次专项检查之前,很多企业就已经习惯了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的环保检查频率。一些企业按照要求安装了环保设备,但多是“检查的时候用一用,不检查的时候就成了摆设”。

    目前,我国电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在电力装机中,火电占75%;在发电量中,火电占82%。火电厂消耗的原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45%左右,排放的二氧化碳估计占全国排放量的30%以上。

    “煤并不天然就是污染的,是因为不治才出现污染。”现在脱硫脱硝脱氮等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关键是安装后是否运行,如果运行则需要额外支出费用。 “买的时候花一次钱,用的时候再花一次钱,买的时候是不得不买,不买就不让生产。而安装后则需要企业自觉使用。因此说,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执。”

    企业排放污染物到空气中是不需要花钱的。但是,如果投入了资金和技术,对污染物进行清洁化治理则是需要花钱的,花钱而又不赚钱,应该哪家企业也不愿意做。这时候可以通过补贴、税收等办法让企业将花钱的事情变成赚钱的事情。

    目前,在我国脱硫脱硝的补贴已经实行,但是并没有覆盖各个行业。“如果所有企业都在用一体化技术治污,也就是超前国家一步在做脱硫脱硝一体化工作时,其中一大部分是社会效益在支撑,而经济效益则受到了影响,对于这样的做法,国家应该考虑给予鼓励支持和奖励,但是目前还不到位,什么时候能做到,是企业非常期待的答案。”上述高管如是说。

    上述高管认为,政策的导向性作用非常强,企业都是按照国家政策走。如果让烟气污染治理的日常运行变成可以盈利的项目,那么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就将变“堵”为“疏”,企业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环境必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