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建设生态文明 倡导低碳生活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同发展的先进文化,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挖掘、培育、弘扬生态文化。

    要成立生态文化协会或有关生态文化研究机构,组织各方面专家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注重把历史积淀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生态认知提升为生态文化理论,尤其要加强生态文化比较研究。每年要安排一批生态文化研究项目,形成一批生态文明研究成果和文化作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持。

  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等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管理区等的建设和管理,使其成为承载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

  保护和开发生态文化资源,在生态文化遗产丰富、保持较完整的区域,建设一批生态文化保护区,维护生态文化多样化。结合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以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美丽乡村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开辟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专栏,为生态文化的推广、交流、传播提供广阔的空间。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上升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高度,广泛宣传生态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财富观、生活观,研究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大力倡导生态伦理道德。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到各级党校干部培训课程之中。

  推行生态生活方式。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选择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工具出行,鼓励选购新能源、小排量汽车。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公众选购有绿色标志的无公害食品,践行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不因过度装饰而购买大量不可降解材料制成品,实现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与低碳生活现代追求相结合,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