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合同能源管理如何“叫好又叫座”
能源紧缺催生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自引进以来,政府对此始终高度关注,出台许多重要文件并明确提出,要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我投资,你节能,共分利。”这九个字被公认为合同能源管理的精华与核心,合同能源管理也因此被称为“不花钱的节能”。然而,实际推广中却常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初期多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然后效益分享,回报时间约在3至5年,“一个项目垫资几十万或上百万元还能承受,但几个项目同时运转时,可能要投入几百万、上千万元,中小企业根本做不了。所以,接的项目越多,生存的困难就越大。”
2012年2月,银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明确大力推进绿色信贷。此后,银行意识到发展绿色信贷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银行的支持是否会让合同能源管理迎来“美好时代”?
合同能源管理是个投入大、回收慢的节能新产业,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多,如气候变化、环境改变、用能习惯等。如果没有品牌和口碑,没有相互信任,合作就很难达成。“不信任有多方面,既有业主对实施方的不信任,怕节能技术、节能方案不完善;也有实施方对业主的不信任,怕不遵守约定、不分享;更有金融机构对项目的不信任,怕投资回报不成正比。”想解决这个问题,徐珍喜道出了“合作共赢”的精髓理念。
除了项目难找、融资困难,节能收益如何评估也是合同能源管理难以推进的主要瓶颈之一。调查显示,天津、山东等省市设有多家第三方能源检测机构,通过出具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报告,确认项目节能量。
节不节能,用能单位最清楚。节能改造以前大楼每月耗电多少度?电费多少钱?对比改造后的数据即可。但如果项目要领取国家或行业补贴,则必须要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做每一个节能项目前,都会免费为大楼做能耗数据采集和调研,也正是基于前期数据分析,找出节能空间,才能给业主制定合理可行的节能计划,所以,我们给出的节能率基本都能实现。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很好地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做能源检测提供支持。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支持和产业引导。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可先从政府做起。因为政府项目可基本解决合同能源管理信誉和融资问题。之所以将节能业务定位在“城市节能”上,也是希望通过与政府合作,共同搭建节能云服务平台,把核心技术、产品,通过节能云服务平台积累起来,把节能服务产业化、规模化,使城市节能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国家税收优惠、政府资金补贴对市场的发展更多是短期促进,城市建筑节能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依赖用能单位节能意识的增强以及节能服务公司的专业化。”徐珍喜表示,节能服务公司的生存技能可以不同,但行业发展一定是集大成者,综合各家优势,资源整合才是惟一出路。
上一篇: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标准提高
下一篇:市场需求与能效融资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