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将引入“第三方治理”

    在未来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中,将按照“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原则,在企业中广泛推行“把治污权交给第三方”的管理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前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低下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导向。这项政策导致的结果是,污染类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而企业本身又缺少这样的技术储备和人才。更有甚者,“谁污染、谁治理”政策还为企业偷排超排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也给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带来难题,增加了执法成本和执法难度。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此前公布的一份有关“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推行专业化运营模式”方案介绍,这种“第三方治理”将打破现行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污染治理模式,由国家环保部门制定标准,并通过法规强制排污企业将污染治理交给专业化公司,由专业化治理公司负责污染物达标处理。

    而这种运营模式将有助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今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也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综合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态。用能单位广泛采用“节能医生”诊断、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师制度等节能服务新机制改善能源管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脱硫、脱硝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该《意见》提出,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

    此间有环保专家分析认为,“第三方治理”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这将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壮大,而一个健康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形成,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形成良性发展的格局。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推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关键是建立价格补偿机制,让污染者付出成本,让治理污染者有利可图。

    近年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专业化模式已在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合同方式委托专业环保公司进行污染治理,借助专业技术和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

    环境商会一项统计显示,浙江省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后的达标排放率可达70%~8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90%以上,与污染企业自行运营相比,达标率提高了30~50个百分点,运营成本节约了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