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创新能源战略驱动中国经济增长

    日前,中国官方高层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国研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该中心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为中央提供了一副详尽的改革“路线图”。根据公布的“383方案”关于改革的八大重点领域,“以改进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为重点,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成为重点改革之一。 

    能源是各个产业的基础,在创新驱动战略中,能源创新始终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中国寄希望于能源领域创新领跑世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寄予厚望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工业、互联网及信息技术、3D打印、新能源等领域中,当前中国最有优势领跑全球的就是新能源领域中国能源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坚持不懈,已经逐步展现出在能源领域的引领者的战略地位。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能源一直是长期致力的重要领域,在包含新能源在内的这些新兴产业领域,中国企业在推动产业变革的同时,将更有可能实现对国际巨头的赶超,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共18大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新时期的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的支持史无前例,一系列的政策显示出政府改善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但是,

    今年10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页岩气产业政策》,把页岩气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鼓励包含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元投资主体投资页岩气勘探开发。但受制于技术局限和成本压力,部分在第二轮页岩气开发区块中标企业甚至对外透露,未来将出售在手中的页岩气区块。而深受“反倾销”之苦的中国光伏产业,在扶持政策的不断刺激下业绩大多有所好转,但光伏企业目前讨论更多的是如何占据技术优势,真正具有竞争力。 

    可见,当前能源创新欲领跑世界的最大阻碍在于技术突破,在此方面,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谁能率先突破,谁就能占领战略制高点。 

    虽然各国均意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但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德国虽然在能源技术上具有绝对领先地位,但基础设施配套性不协调仍是其发展的制约,尤其是经济危机进一步拖后了设施建设进程;而在美国,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钳制,和不考虑外部成本因素盲目让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同台竞争,使当前的政治机制并没有能给新能源、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则在公共政策和经济环境上拥有了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巨大优势,这也刺激了中国企业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而且也有企业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相结合的深度研究。新奥集团为其中的代表,其自主创新的泛能网技术,将信息网、能源网和物联网高度融合,形成了能源从生产到输配、应用、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一,可以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多类能源的接入,并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输出气、电、冷、热等多品位能量实现梯级利用,对能源吃光用尽;第二,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达到公共能源网的互通互联,不同区域之间能源的互备互调,实现精确供能和科学用能;第三,通过泛能网,可以实现供需互动和多边的能源虚拟交易,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资本收益率。 

    蒸汽机和煤炭的结合,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时代,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推动了欧洲的崛起;内燃机与石油技术的结合,创造了石化、汽车、电力、电信等新产业,人类进入电气化和信息化阶段,成为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美国崛起;在全球产业变革的今天,中国能否占据经济领跑地位,将取决于中国的能源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与能源的融合,这将为中国的崛起形成有力的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