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竞争激烈,只有通过并购整合才能做大做强
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公布后,备案的总公司数量达到3210家,其中还有30家A股上市公司,据悉,我国还有1000家左右尚未备案的公司,也就是说,我国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总数应该超过4000家。连同2012年创下的1650亿元产值,说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在不断壮大。
2011年***决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备案制”,并对进入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给予国家财政补贴,“备案制”成为节能服务产业领域最重要的政策机制之一。
在国家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形势下,国内节能服务产业产值不断增长,2012年底规模达1650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以近几年备受政策青睐的合同能源管理(EMC)为商业模式,目前EMC项目投资总额达557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节能量1882万吨标准煤。
通过备案的公司如果达不到***的要求也有可能被踢除备案名单的,去年以来已有32家由于资质不足而被剔除出“正规军”行列,甚至被追回此前获得的节能补贴。
在鱼龙混杂之外,国内节能服务市场目前还在经受诸如苏伊士、施耐德、英格索兰、SK等外资企业的冲击。此外,据国家***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介绍,节能服务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节能减排力度受挫,节能服务的实际市场需求难以放量增长,进而不断加剧这一新兴领域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目前国内节能服务产业集中度低,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产业正在遭遇规模庞大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节能服务产业的并购整合潮来解决。
目前节能服务用户对于综合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且,多数用户节能需求涉及多个细分领域,单一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对节能服务的需求。
此次进入第五批备案名单的888家节能服务公司,绝大部分集中于工业和建筑节能的某一细分环节,例如不少企业是从LED灯生产转入照明节能,对于建筑节能集空调、锅炉及照明等综合化服务需求,可能无法满足。
事实上,整合趋势已显现出苗头。2011年以来,国内数家节能服务上市公司均已开启产业纵向整合步伐,如达实智能先后收购北京启迪德润、联欣科技,达实智能从单一建筑智能化业务向绿色建筑供电系统服务商延伸,并壮大为一家全国性公司。此外,英威腾收购合生动力,也实现了自身产业链纵向延伸。外资近来也在通过横向并购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如施耐德并购利德华福、罗克韦尔自动化并购九州电气变频业务等。据王禹淇介绍,2011年到2012年间,国内节能服务产业共披露并购案例19例,交易金额达近80亿元。
种种迹象预示着这一产业即将进入全面整合阶段。